【求是材料科学论坛】2022年1期:关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李泓研究员、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张强教授报告的通知

发布者:史杨审核:终审:时间:2022-11-21浏览:483

面向重大应用的高能量密度电池材料

时间:20221123日(星期三)上午9:00-10:00

地点: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和同苑10幢材2-215报告厅

线上:腾讯会议 687 639 488

报告人:李泓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邀请人:吴浩斌 研究员

报告摘要:

先进电池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近年来,电动飞机、长续航电动汽车、长途重卡、长途船舶、类人机器人、航空航天等创新应用对电池质量和体积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00Wh/kg以上的电池技术逐渐成为开发的热点。本报告分析了一下超越400Wh/kg电池的材料选择;从实用化的角度,电池需要满足的要求,有竞争力的体系,以及从材料组合的视角看未来电池的技术路线图。

报告人简介:

泓,男,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科技部和工信部储能与智能电网重点专项指南编写总体组组长,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技术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固态锂电池、电池失效分析、固体离子学。合作发表SCI论文450余篇,引用超过40000次,H因子105。共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00余项,已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70余项。联合创办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溧阳天目先导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科海钠科技有限公司、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碳中和背景下的能源存储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2年11月23日(星期三)上午10:00-11:00

地点: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和同苑10幢材2-215报告厅

线上:腾讯会议 687 639 488

报告人:张强 教授(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

邀请人:吴浩斌 研究员

报告摘要:

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储能是能源革命的关键支撑技术,被视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储能是促进风能和太阳能等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关键装备与系统自主可控能力,实现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和能源供给安全的关键。

加快储能技术与产业的发展,对于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推进我国能源领域供给侧改革、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储能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还将带动从材料制备、器件研发、装备研制到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发展,成为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报告人简介:

张强,清华大学长聘教授。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中国青年科技奖、教育部青年科学奖、北京青年五四奖章、英国皇家学会Newton Advanced Fellowship、清华大学刘冰奖、国际电化学会议Tian Zhaowu奖。2017-2021年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其热爱科学和教育事业,善于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成长路径,因材施教,引导其找到自身兴趣,百花齐放,共同成长。指导学生中8人获得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2人获得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等奖励。多名学生和博士后在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U AdelaideNew Jersey Int Technol等国际著名高校任教或去ATLCATL、华为等企业从事新能源研究。

该团队长期从事能源化学与能源材料的研究。近年来,致力于将国家重大需求与基础研究相结合,面向能源存储和利用的重大需求,重点研究锂硫电池的原理和关键能源材料。提出了锂硫电池中的锂键化学、离子溶剂复合结构概念,并根据高能电池需求,研制出复合金属锂负极、碳硫复合正极等多种高性能能源材料,构筑了锂硫软包电池器件。发表论文300余篇,h因子140,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部分技术已转化。担任国际期刊Angew. Chem.首届顾问编辑、J Energy Chem, Energy Storage Mater副主编,Matter,化工学报、储能科学与技术等期刊编委。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储能与智能电网专项专家组副组长。曾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化工学会基础科学一等奖等学术奖励。20221012日,人民日报报道了《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张强:“我们的研究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