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科技创新与文化素养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审核:xh 作者:曹玮 摄影:曹玮终审:发布时间:2010-05-21浏览次数:7636

2010520,材料系“求是材料科学讲坛”第四讲暨求是学院蓝田学园博雅论坛之张泽院士报告会在紫金港国际会议中心139顺利举行。张院士围绕“漫谈科技创新与文化素养”的主题为在场本科生和研究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科技报告和文化大餐。材料系党委书记王东老师、材料系系副主任涂江平教授、无机所所长韩高荣教授、团委副书记王晔、辅导员徐晗等出席本次报告会。

张泽院士长期从事准晶、低维纳米材料等电子显微结构研究,将原子层次显微结构分析与材料科学中重要问题相结合,系统研究解决了准晶、低维纳米材料等国际材料科学界的重要问题。曾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青年科学家奖、吴健雄奖、何梁何利奖等9项国家及部委级奖励。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编著《高分辨电子显微学在材料科学中应用》和《纳米结构及纳米材料》两部英文专著,他于2010年加盟浙江大学材料系,受到学生热烈的欢迎,讲座还未开场已经人潮涌动,大家对张院士的讲座充满了期待。

图一:张泽院士

讲座一开始,张泽院士就给我们讲起了德意志民族,举了种种例子说明,正是他们对于科学研究、产品生产质量等等一切事物的严谨态度,才造就了科技一直保持领先的德国。之后,同学们在院士的带领下感受到众多科学家们的风采:从电子显微镜的鼻祖——发现X射线的伦琴,发现X射线在晶体中衍射的劳厄,到布拉格父子,再到发现光的波粒二象性、提出相对论的爱因斯坦。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科学家的种种研究,才有了后来的电子显微镜。张院士通过讲述电子显微镜的历史和各位科学家的研究轶事,让同学们从各种真实的事例中体会出科学研究所需具有的素养是多样的,如对于研究事物长期的兴趣,对于机遇的把握,学科知识的交叉,对于真理的坚持,哲学素养,文学素养等等,没有统一的定论。

图二: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张院士紧接着又和同学们探讨起了科技创新的命题。从西方文艺复兴与科技的崛起谈到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同时频频向同学们抛出名人们对于创新的经典语句,发人深省。“没有思想的解放,就没有知识的创新”就很好的诠释了创新的前提。对于中国现在的科学文化氛围,张院士也真诚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中国并不缺少科技创新的人才,但缺少的是一群群这样的人才聚集在一起的氛围。

图三:同学们积极提问

两个小时的讲座让同学们受益匪浅,也引发了许多同学的思考。在最后的提问环节中,同学们十分踊跃,有大一的同学提出关于专业选择、传统材料和新型材料研究方向的问题,也有大二大三的同学提出关于科研态度、科学对于人类的利弊、现中国出国热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张院士都一一作了精彩的回答,引起在场同学阵阵掌声。

整场讲座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坚持着“不追崇权威,不追崇传统。用自己的头脑想问题,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信条的学术榜样。

材料系团委

材料系学生会

2010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