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ZnO突破氧化锌p型掺杂难题――记浙江大学“求是材料科学论坛”第十二讲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审核:wy终审:发布时间:2011-12-11浏览次数:10296

浙江大学“求是材料科学论坛”第十二讲于2011128日上午8:30在永谦报告厅隆重召开。此次论坛有幸请到了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山大学光电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科技大学物理系的汤子康教授。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系主任叶志镇教授主持了此次求是材料科学论坛。浙江大学材料系黄靖云教授、彭新生教授、朱丽萍教授、金传洪教授、何海平副研究员、张银珠讲师等出席了此次论坛。

图一:叶志镇教授主持

首先叶志镇教授为论坛致辞,为大家简单介绍了汤子康教授。汤子康教授长期从事纳米材料制备及其光电特性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首次发现了纳米结构氧化锌单晶薄膜在室温下紫外激光效应、首次研制出直径仅为0.4nm的世界最细小单壁纳米碳管。

图二:汤子康教授

随后,汤子康教授为我们展开了题为“BeZnO合金体系的深紫外能带工程以及p型掺杂”的精彩报告。报告简单回顾了ZnO的发展历程,由氧化锌p型掺杂难题和量子阱势垒问题引入BeZnO合金体系的介绍。通过BeZnO体系与MgZnO体系的比较,清晰地展示了BeZnO体系的优越性。汤子康教授通过研究和分析,发现1、用Be取代Mg作为势垒材料,可以获得更大的波长可调空间;2、通过在BeZnO体系中掺杂少量Mg可以解决原体系高低组分相分离的现象;3BeZnO体系比MgZnO体系更利于p型杂质的离化;4Be-N键远比Zn-O键合Mg-N键坚固,在高温下也非常稳定。汤子康教授也向我们展示了BeZnO体系N掺杂的初步实验尝试。然后,汤子康教授简要地介绍了他的研究团队和合作伙伴。

图三:讲座现场

论坛的最后,汤子康教授一一解答了老师和同学们关于ZnO研究的问题。“求是材料科学论坛”第十二讲在师生们的热烈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