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伟人故居,强我求是之魂――浙江大学材料系赴湖南省“两型”社会建设基地株洲市姚家坝社会实践团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审核:蒋小超 作者:贺庆 摄影:王敏嘉终审:发布时间:2012-08-06浏览次数:3581

     2012728日上午,浙江大学材料系赴湖南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一行6人,乘车来到了离株洲姚家坝村不远的韶山冲,对毛主席的故居进行参观学习。

毛主席的故乡韶山冲,是一片被丘陵包围的狭长山谷,这里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几乎都以韶为名。韶山、韶峰不高,但都郁郁葱葱;韶河是当地人民的母亲河,河水清澈见底,游鱼习习,如一条碧玉带缠绕山间;更有那传说中的韶乐,箫韶九成,凤凰来仪至今传为美谈。下车步行,马路两旁是稻田和荷塘,我们赶上了好时候,稻田里的禾苗长势喜人,荷塘里的荷花也开得正盛,阵阵荷香飘来,沁人心脾。正是韶山山水溢清气,故居钟灵毓伟人。沿路来到一栋土木结构的古朴农舍,当地人叫作上屋场18931226,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就诞生在这里。上屋场坐南朝北,成凹字型结构,大门顶端挂着的金字红木匾上有毛泽东同志故居七个大字,是邓小平同志198342亲笔题写的。故居背依青山,门临绿水,门前的南岸塘是毛主席小时候游泳锻炼的地方。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主席少时游池塘,老年游长江,一生保持着健康的体魄。

 

图一 毛泽东故居前游人如织

毛泽东同志故居西侧的南岸私塾旧址,白色粉墙,青砖青瓦,是少年毛泽东的启蒙之地。私塾内留有目前所见毛泽东写的最早的一首五言古诗,《井》。诗作于1906年,那时毛泽东13岁,老师毛宇居为了责罚不肯闷在屋内死记硬背的毛泽东,指着天井让他作诗,毛泽东沿着天井转了两圈,张口吟出了: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长不长。毛泽东以小鱼喻指与自己一样的小学生们,正处于长身体,长见识的好时光,却被困在经院式、填鸭式教育的高墙内,如此这般下去,就永远也不会真正长大,心灵也不会真正成熟。强调了教育的生动性、实用性、实践性及革命性。这正好契合本次浙江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宗旨,学生除了应该在教室学习课本知识外,还应当走出去,到广阔天地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获得心智上的成熟。

 

图二 在南岸私塾前的合影

韶山冲的中心是毛主席铜像广场,毛主席的铜像就矗立在这里。铜像广场十分雄伟大气,背衬韶峰,群山拱护,青松翠竹交相掩映。主席铜像重3.7吨,高6,红色花岗岩基座高4.1,通高10.1米,象征着十一国庆,更象征着毛主席是新中国的缔造者。铜像是按照主席出席开国大典时的形象设计的,铜像面朝东南方,体态稳健,身着中山装,左胸前挂着主席证,手执文稿,面带微笑,目光炯炯,正视前方。红色基座的正面镌刻着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题写的毛泽东同志五个鎏金大字。

 

图三 毛泽东同志铜像

毛泽东同志铜像于1993126运抵韶山,同月20日上午1030分举行揭幕典礼。也许是自然现象的巧合,毛主席铜像运抵韶山前后,演绎出了许多神秘的故事和传说。1993122日,铜像从南京晨光机器厂启运,经江西运往韶山。当车队行进到井冈山境内时,载有毛泽东铜像的卡车却突然熄了火,车队最后被迫在井冈山上住了一晚。第二天,汽车不用修理就好了。民间纷纷传说,这是主席留念他曾经战斗过的井冈山,他老人家想在井冈山多看看,所以住了一宿。实际情形是:运铜像的专车行驶到江西萍乡境内时,公路较窄,又碰上养路工人施工,司机靠右行驶时,右后轮超出沥青路面,陷入了松土层。从卡住到起动行驶,也仅40来分钟。老百姓愿意这样说,不问牵强附会,只是想寄托着他们对领袖的怀念与崇敬之情。

1226,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韶山市举行了隆重的毛泽东铜像揭幕仪式。到了10点多钟的时候,奇迹出现了。毛泽东铜像两侧的天空上,一边是艳阳高照,一边是明月高悬,真正的日月同辉。另外,韶山冲里冲外,本应在春天开的红杜鹃此时也傲雪绽放。于是人们说:毛主席太伟大了,他能使天随人意变、花伴天意开。其实这样的自然奇观也不是绝无仅有,平时如果留心观察也能见到,但与毛主席铜像运抵韶山联系起来就显得格外神奇了。但《湘潭日报》和湘潭电视台按实事求是的原则作了客观报道。

 

图四 参观学习

参观结束了,夕阳染红天边的云彩,微风吹拂着禾苗,远处有仍在劳作的农民。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向伟人致敬,向英雄的劳动人民致敬。

浙江大学材料系赴湖南省“两型”社会建设基地株洲市姚家坝社会实践团

2012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