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求是新闻网】材料微结构的神奇世界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审核:终审:发布时间:2013-06-24浏览次数:12200


    雍容华贵的芍药、展翅欲飞的仙鹤、指尖上的舞者……22件采自不同材料微结构,由创作者想象渲染而成的科学艺术作品入围浙江大学第四届材料微结构探索大赛,并于6月23日进行了现场决赛答辩。
    
    
材料微结构探索大赛是浙大材料系的品牌性文化活动。本届比赛的56个报名作品中,除浙大学生作品外,首次有7件外校学生参赛作品。经过大赛组委会评委初审、复审,22个优秀作品入围决赛答辩评审环节,决赛最终评选出了特等奖1名,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15名,最佳人气奖2名和最佳原生态奖2名。
    
    (张鸯)
    
    
    
特等奖作品:殿春芍药——Fe3O4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作者:熊琴琴
    导师:涂江平
    
    
作品是用阴极电沉积合成的Fe3O4薄膜的SEM照片,从外形上看酷似“芍药。Fe3O4呈纤薄的片状结构,大小约400-500nm,构建成一个三维结构,大大增加了材料的比表面积,利于材料的电化学反应。该种特殊结构的纳米片状Fe3O4,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非常好的电化学性能。3d过渡金属氧化物四氧化三铁(Fe3O4)由于其较高的可逆容量(928 mAh g-1),低廉的价格,简易的制备,绿色无污染等特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有望成为新一代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一等奖、最佳人气奖作品:I see you, Nemo!——纳米颗粒对蛋白的选择性吸附
    
作者:孔子强
    导师:翁文剑
    
    
图片显示的是吸附蛋白以后的纳米颗粒,就像《海底总动员》里的小鱼Nemo,所以取名为——“I see you, Nemo!”。纳米颗粒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有着广泛的前景,当纳米颗粒与血液,血浆和组织液等接触时,表面会马上被一层白蛋白以非特异性吸附覆盖。实验观察发现,利用晶面可控的纳米颗粒,以及晶面对蛋白的特异性吸附可实现控制蛋白在纳米颗粒表面的空间分布。就像这张图片显示的那样,牛血清白蛋白在规则形状的钛酸锶多面体纳米颗粒表面展现了高度的选择性:蛋白选择性地吸附在规则纳米多面体颗粒的棱上。这是纳米颗粒首次被观察到对蛋白的晶面选择性吸附,对纳米颗粒的生物学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等奖、最佳原生态奖作品:印象西湖-花状氧化镍——储锂负极材料
    作者:蔡国发
    导师:涂江平
    
    
拍摄到的微结构影像展示了美丽江南的风景,就如图中欢快畅游的鱼儿,碧绿的莲叶和展翅欲飞的仙鹤位于驰名中外的西湖一隅,给留下了清新自然的景象。 图中通过化学浴沉积法制得的NiO负极材料,由很薄的NiO纳米片组成,这种纳米片大大提高了氧化镍的比表面积,有利于提高锂离子在材料中的嵌入和脱出,从而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活性。其次,片与片之间又留有足够空间让电解液渗入,大大减少了锂离子的扩散距离,从而优化NiO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提高循环性能、倍率性能。该种结构储锂负极材料在新型的电动汽车,混合型动力汽车的应用上将大展拳脚。
    
    

    
二等奖作品:鸟巢——氧化锌纳米结构
    
作者:祝国民
    导师:金传洪
    
    
图片酷似大树上的一个鸟窝,一只小鸟安睡其中,展现的是氧化锌纳米线的结构,由材料系电镜中心的SU-70扫描电镜完成的,加速电压10.0KV,放大倍数为4500倍。实验采用了热氧化的方法,将原料锌粉在空气中加热到400℃,保温20分钟得到的结构,外面稻草一样的结构就是氧化锌纳米线,其直径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反应时间控制,中间泥土一般的结构就是氧化不彻底的锌颗粒。
    
    

    
二等奖作品、最佳原生态奖:太阳花——聚合物晶体结构
    
作者:朱晓清
    导师:王坤燕 曹枫
    
    
上图中,太阳花绽放出红、黄、蓝三种色彩,在黑色的幕布前向世人展示着它的骄傲与荣耀。这是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中添加新型增韧剂(聚丙烯(PP)改性马来酸酐接枝的乙丙橡胶(EPDM-g-MA))通过双螺杆挤出制得的样品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晶体形态。图中显示出的是三相的晶体的微观结构,第一相呈现太阳花形状的是PP的球晶结构,第二相呈现蝴蝶形状的是PTT的球晶结构,第三相呈现出星星点点点缀在空隙中的是EPDM-g-MA的晶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