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材料科学论坛”(第二十五讲)―2014青年学者五四专场报告会期待参与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审核:yangqian终审:发布时间:2014-04-30浏览次数:12991

【报告时间】201454日上午9:00

【报告地点】玉泉邵科馆212

【报告人与报告题目】

  (求是青年学者)“一维纳米材料在锂电池和气敏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

刘小峰(求是青年学者)“调控黑火药背后的化学来合成掺杂且多孔的石墨烯和碳纳米片”

   马天宇(求是青年学者) “纳米马氏体的磁致应变行为”

     (特聘研究员)   “电子能量损失谱对电子结构、磁结构特性的表征”

   支明佳(求是青年学者) “基于一维纳米结构的高温燃料电池电极性能研究”

【报告摘要】

1.   一维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一维纳米结构,大的比表面积以及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受到广泛关注。我们采用已有的一维纳米材料作为模板制备了一系列的纳米管,应用在锂电池负极和传感器中,得到了优异的性能。

2.   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本报告中将展示隐藏在这一古老发明背后的化学可以被重新利用,来合成新型二维多孔碳材料。并且,所得到的碳材料掺杂有N或者S原子,这些杂原子赋予了碳材料新的功能。比如,它们可用于电催化剂,来催化燃料电池中关键的氧还原反应。

3.   磁应变材料是一种重要的磁性信息材料。由磁畴转动造成的应变滞后虽然较低,但是最高应变系数仅为0.2%;由磁场驱动马氏体单变体再取向虽然可以产生超过10%的超大应变,但是不可回复(大滞后)。因此,探索窄滞后大磁应变的新材料需要发展新的应变输出理论。本报告将针对两类具有纳米马氏体的材料,介绍其磁应变行为,探讨产生窄滞后大应变的新途径。

4.   随着现代电子显微技术的发展,通过结合球差矫正器的高空间分辨优势与能量单色器高能量分辨优势,原子级分辨的价态,电子态及自旋相关的表征将可以逐步实现。利用自主发展的方法已可实现化学价态漂移,配位变化和原子位置偏移的多方位探测。实例如利用纳米尺度的形貌及化学价态分析找到了导致19世纪名画,如梵高的“向日葵”中明黄颜料的退色机制,及阻止此种退色反应的有效方法;在Fe3O4/ZnO薄膜界面发现应力诱导的电荷与极化周期性调制现象等。原子级分辨的自旋极化与磁性分析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我们首次获得了具有不同轨道角动量的螺旋电子束,与能量损失谱结合实现了基于螺旋电子束的磁性测量,证明螺旋电子束具有磁性自旋结构原子尺度成像的潜力,从而开启了轨道角动量电子显微学这一新兴的领域。

5.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可将燃料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具有发电效率高,零污染等优点,然而其过高的工作温度(1000oC)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本研究提出了利用一维功能氧化物纳米纤维构筑SOFC电极的思路,研究了纳米纤维电极在高温下的稳定性,验证了通过改变电极微结构可以改善电极的传质、导电能力,并实现了SOFC在中低温(600-800oC)条件下性能的显著提升。

【报告人简介】

1.   杜宁:男,1981年出生于浙江嵊州市,于20042009年在浙江大学分获学士和博士学位。2009年至今留校在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2011年在香港城市大学Shuit-Tong Lee 教授课题组做访问研究。从博士期间开始,一直从事基一维纳米半导体材料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锂电池和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共发表SCI论文60余篇;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Advanced MaterialsChemistry of Materials 等国际权威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320余篇,目前被SCI论文他引400余次;授权和申请的专利10余项,和国外学者合作参与编写英文专著一本。受邀在国际国内会议分别做邀请报告一次。2009年获得“浙江大学十大学术新秀”称号,2011年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1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三)。

2.   刘小峰,博士,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无机光功能材料。于20042006年在南京工业大学分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10 3 月在中国院上海光机所获博士学位,导师为邱建荣教授。2010 4 月赴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细野秀雄(Hideo Hosono)教授课题组进行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新型超导材料及相关过渡金属化合物。由于同年获得德国洪堡奖学金资助,于次年2011 4 月赴德国马普胶体与界面所继续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Markus Antonietti 教授。201310月开始在浙大材料系工作。  

3.   马天宇,19787月生,1997-2006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习,分别获材料学学士和博士学位。2006年至今在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工作,从事磁性材料的教学和科研,期间于201111月至201312月在日本物质材料研究结构(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teirals Science)进行访问研究,20131月被评为第三批“求是”青年学者、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1)稀土巨磁致伸缩材料的畴结构与服役特性;(2)纳米马氏体的磁应变特性;(3)稀土永磁材料的晶界重构与高矫顽力磁体制备技术。代表性奖励:(1201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三完成人);(22009年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4.   田鹤博士于2006年获中科院物理所博士学位,后于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14年加入浙江大学材料系。长期从事先进透射电子显微镜学方法的发展,以及现代电子显微学方法在功能材料中应用的研究。通过对材料微观结构,化学成分及电子态进行系统研究,建立微观结构(原子结构与电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在Nature, Advanced Materials, Angew. Chem. Int. Ed., PNAS, JACS, Analytical Chemistry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SCI引用260多次。

5.   支明佳,博士,在浙江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美国能源部国家能源技术实验室担任材料研发科学家,目前任教于浙江大学材料系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一维纳米材料及器件研究,重点方向包括1)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2)高温隔热材料。近年来共发表论文20余篇,被引用1000余次。

 

主办:材料系青年教师发展促进会

承办:材料系研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