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材料微结构与性能国际会议圆满召开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审核:xtt终审:发布时间:2019-05-23浏览次数:3440

516日上午,第四届材料微结构与性能国际会议在邵逸夫科学馆如期开幕。会议由浙江大学材料学院和浙江省材料研究学会共同举办,来自国内外60高校、研究院所的300余名师生前来参会,张泽院士和韩高荣院长担任大会主席。

image.png

张泽院士为大会致辞。他提出,中国的科研舞台是广阔的,新时代科研人员要做出与中国科学舞台相匹配的科学贡献,做到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他对到场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韩高荣院长担任开幕式主持,他作为浙江大学材料学院院长、浙江省材料研究学会理事长,对远道而来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image.png

image.png

简短的开幕式后,四名国际专家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来自剑桥大学的Serena Best教授分享了三维多孔结构的生物支架材料设计,通过在羟基磷灰石这一古老生物材料中引入硅等,使之更具有生物兼容性和活性,并分享了冷冻干燥法制备胶原蛋白生物材料及其背后的机理研究。

 image.png

来自匹兹堡大学的Scott Mao教授带来了原位力学的科研成果,充分展示了原位研究在材料微结构领域的独特优势,介绍了各向异性界面形成机理,单原子金属玻璃形成过程,fcc金属表界面的滑移和孪生现象

 image.png

来自纽约州立大学的Guangwen Zhou教授以Cu为例,详细介绍了利用显微镜的独特原位功能,动态测量氧化条件下Cu等金属表面结构变化及化学反应情况,提出了表面扩散晶界扩散表面和晶界一起扩散控制的3种可能场景,结合第一性原理,详细阐述了原子尺度下氧在金属表面吸附、成核及生长的过程。

 image.png

张泽院士结合材料宏观与微观研究的两个尺度,说明了原位研究的重要性,并以航空领域关键部件研发需求的关键工艺为例,指出只有具备独特视野才能产出独特成果。宏观与微观领域是相辅相成的,国家前沿领域技术的突破,需要两个尺度研发人员的通力合作。

 image.png

中午12时许,学术报告在师生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会议由李翔老师和王勇老师主持。之后,大会分为原位电镜、生物材料、半导体光电材料、储能材料与电池技术个分论坛,开展更加具体细致的学术交流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原位电镜分论坛

516日下午,原位电镜分会拉开帷幕。在为期一天半的分会场报告中,组委会共邀请来自美国、日本、荷兰以及国内的专家学者共40余位作邀请报告。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朱运田教授的“In-situ TEM observation of dynamic Frank-Read sources near heterostructured domain interface”;北京工业大学韩晓东教授的“In situ atomic resolution mechanial experiments across wide temperature range”南京大学王鹏教授的“Super Resolution Ptychographical Diffractive Imaging with Ultrafast Detector”;东南大学孙立涛教授的“In-situ Device Microscopy”;复旦大学车仁超教授的“Atomistic and Real-time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in Low-dimenional Materials”Technische Universiteit Delft徐强博士的“The next-generation of In situ Liquid Electrochemical Systems”;中山大学Chih-Yen Chen教授的“In Situ TEM Observations of One-Dimensional Nanomaterials”Thermo Fisher公司吴东昌博士的“The fifth generation of spherical aberration corrected electron microscope technology: full high voltage range (30-300kV) sub-level STEM resolution”;荷兰VSparticles公司Roeland博士的“Automated synthesis of catalytic nanoparticles using VSP Technology”

会议报告覆盖原位电镜的方方面面,内容丰富多彩每场报告结束后,与会代表们与报告人展开广泛交流和热切讨论,深入探讨学术问题,努力探索合作机会。

image.png 

生物材料分论坛

516日下午,生物材料分论坛在邵科馆211会议室拉开帷幕。分论坛主席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剑桥医用材料中心主任Serena Best教授致辞,表达了对本次大会主办方和全体参会人员的感谢。

浙江大学高分子系高长有教授进行了题为“Surface modification of biomaterials for selective cell adhesion and migration”的报告,为设计具有理想的细胞-底物相互作用的生物材料提供了思路。来自伦敦国王学院的Lucy Di Silvio教授展示了该课题组在骨组织工程领域,支架材料的表面结构与物化性质的最近研究成果。浙江大学的任科峰副教授介绍了一种两步法制备聚电解质复合涂层的工艺,开发出的大分子仿生功能涂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中国科学院的吴成铁教授带来题为“Bioactive scaffolds: from tissue regeneration to multifunction”的报告。在报告中,吴教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了该课题组基于3D打印和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的多功能支架材料。伦敦大学学院的Jie Huang博士给出了“Processing and evaluation of nanobiomaterials for healthcare engineering”的专题报告。浙江大学的程逵教授,他以“Prepa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based material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为题作报告。通过体外的细胞培养、分离与固定,得到完整的细胞外基质(ECM)。这种ECM基材料可以通过聚多巴胺化学固定在表面,成为生物医学涂层,具有广阔的实际应用价值。布莱顿大学Matteo Santin教授,浙江大学的唐建斌教授,李翔副教授,剑桥大学的Daniel Bax博士也带来了精彩的主题报告。

517日中午,分会主席Serena Best教授和李翔教授致结束词,充分肯定了本次国际会议的交流成果,并对会议的组织者和工作人员所做的工作表示感谢。第四届材料微结构与性能国际会议――生物分论坛圆满结束。

image.png

 

半导体光电材料分论坛

为促进材料研究的交流与合作,推进一流材料学科的建设,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和浙江省材料研究学会于2019515-19日在浙江杭州成功了召开第四届材料微结构与性能国际会议。主会场报告结束后,由半导体所薄膜课题组叶志镇教授负责的半导体光电材料分论坛也在永谦剧场顺利召开。

叶志镇教授致欢迎辞,对全体远道而来的学术学者们表示热烈欢迎,也对与会同学们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并简单介绍了接下来的报告安排。此次报告邀请了来自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的戴宁教授、中山大学的邓少芝教授、北京邮电大学的郭霞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的周军教授、上海大学的周建华教授、南京工业大学的王建浦教授、郑州大学的王新昌教授、湖南大学的黄宏文教授、宁波大学的叶羽敏教授等活跃在光电半导体学术领域的各研究者们。他们不仅介绍了自己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成果,也根据自己多年的科研工作经验提出了对该领域出现的问题和深刻的见解。每次教授的汇报内容结束,伴随着老师和同学们的积极的提问和热烈的探讨,学术的火花更加热烈地碰撞。教授和同学们也进行交流,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学术工作。

论坛最后,叶志镇教授高度称赞了报告的水平提出自己半导体行业发展的期望,鼓励同学们学习老师们的经验,拼搏奋斗,发挥自己的价值。此次报告为诸多活跃于光电材料的学术学者和教授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与成果展示舞台,也给老师和同学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意义匪浅。

 image.png

储能材料与电池技术分论坛

16日下午,储能材料与电池技术分论坛在玉泉校区永谦中心开幕本次会议旨在聚焦国内外储能材料的前沿科技进展。分论坛主席浙江大学涂江平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范红金教授共同担任,浙江大学夏新辉研究员担任分会秘书长。

会议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范红金教授题为High-performance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high-rate Na-ion storage的报告拉开帷幕,就电极材料近年来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了详实的介绍,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团队近年来的科研成果。在为期一天半的分会中,来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美国德雷克塞尔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苏州大学、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材料领域顶尖的专家学者们分享了自己的研究经历、工作思路与学术观点。会议现场气氛热烈,知识碰撞,火花频现,交流深入,提出了很多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报告之余,参会者们还与报告人展开了热切讨论,深入探讨学术问题,努力探索合作机会。本次的储能材料与电池技术分论坛会议为储能材料的研究者们提供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与成果展示舞台,同时拓展了大家的眼界,增强了进一步合作的意识。希望本次分论坛学术交流能够为日后电化学储能材料的进一步研究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提供广阔的思路。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