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迪智慧,激励创新,交流学术,博采众长 ――记浙江大学第十五届博士生创新论坛分论坛暨材料学院第二届研究生创新论坛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审核:yjsh 作者:张钊 摄影:张顺龙终审:发布时间:2019-05-27浏览次数:995

520日下午,材料学院在邵逸夫科技馆212会议室举行浙江大学第十五届博士创新论坛分论坛暨材料学院第二届研究生创新论坛。材料学院院长韩高荣教授、副院长陈立新教授、复合材料所所长彭华新教授、刘永锋教授、张辉教授、崔元靖教授、朱晓莉副教授、朱杭老师出席论坛。

韩高荣院长在致开幕词时强调了“求是创新”在博士生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希望材料学院的研究生不仅能够踏踏实实地开展科研工作,也要具备展示科研成果的良好表达能力,并寄语博士生创新论坛在提高研究生创新交流中发挥积极作用。

file.php?cmd=download&id=144984

本次博士生创新论坛共有8名选手参加,每位选手都有10分钟的展示时间以及5分钟的提问环节。在提问环节结束后,由评审老师分别依据学术性、创新性以及现场表现对选手打分。

file.php?cmd=download&id=144985

来自电镜中心的王倩男首先介绍了金属铌纳米线中取向转动协调的超塑性变形。王倩男通过丰富的实验数据展示了室温下BCC结构的铌金属纳米线均匀形变率高达269%的超塑性变形,并揭示了应力诱导相变、孪晶变形以及滑移引起的晶粒转动三种机制在该体系中同时发挥了作用。

吴业浩展示了通过液相热变形提高NBi2Te3基材料热电性能的工作。球磨法制备Bi2Te3基热电材料往往会破坏材料的织构,造成热电性能剧烈下降,而目前的改进方法需要经历多次热处理和挤压工艺,涉及流程复杂。吴业浩通过向材料体系中引入共晶液相并在高温压制挤出液相的方法在保持材料优异热电性能的同时,大大简化了制备法。

张骏展示了他将荧光金属有机框架膜材料应用于工业有害气体二氧化硫、硫化氢气体检测的研究。其创新点在于首次报道了二次原位生长法制备MOF薄膜并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硫气体的荧光检测,而制备得到的硫化氢气体荧光增强型探针,具备与半导体探针媲美的优良性能。

王艳玲在报告中展示了微观世界中的减材与增材制造过程,即通过外电场的调控实现银氧笼状体的形貌构建,制备具有可定制化形貌和广谱杀菌作用的新型材料。

file.php?cmd=download&id=144986

徐秀瑕展示了用于白光LED的多相无机玻璃陶瓷中荧光[Agm]n+量子团簇的稳定化的研究,制备得到的新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与光学性能。

硫化氢气体作为一种内源性信号分子,在人体生理病理调节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如哮喘这样的疾病,人体内硫化氢气体含量可以及时反应人体的健康状况。张新介绍了使用锆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制备的硫化氢检测器潜用于哮喘病诊断方面的研究。该传感材料不仅能够从稀释的血清样品中准确检测出加入的H2S浓度,还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郭奕展示了金属有机框架物薄膜中的可控离子传输的研究内容。通过隔膜表面的修饰显著抑制锂硫电池中多硫化物的穿梭问题以及通过质子交换膜表面的修饰调控孔径尺寸提高甲醇燃料电池的性能。

徐吉健介绍了在钠基氧硫化合物的结构设计和钠离子电池性能研究的研究进展。通过同时构筑电子传导结构单元和离子传导结构单元,徐吉健制备了全新的高质量钠铜氧硫化合物作为钠离子电池的负极,并且提出了“结构功能区”的设计思路用于构筑新型储能材料。这样全新的材料设计理念值得我们学习。

在所有选手展示结束后,彭华新教授为本届论坛做出点评。彭老师对每一位选手的优秀的科成果和精彩的展示表示肯定。论坛中体现了材料学院在生物、能源、光学材料等方面的优秀科研成果,他希望更多的博士生可以踊跃参与到论坛中来,将论坛的内容丰富到复合材料、信息材料等领域,更好地实现教学相长,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file.php?cmd=download&id=144987

file.php?cmd=download&id=144988

最后,评审老师分别为八位选手颁发获奖证书。郭奕凭借丰硕的科研成果和现场的优异表现获得一等奖,吴业浩和徐吉健获得二等奖,王倩男、张骏、王艳玲、徐秀瑕、张新获得优胜奖。

file.php?cmd=download&id=144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