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学院】浙江大学第390期博士生创新论坛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第四届研究生创新论坛

发布者:孙亦然审核:终审:发布时间:2021-05-27浏览次数:1320


     5月26日下午,材料学院在邵逸夫科技馆212会议室举行浙江大学第390期博士生创新论坛暨材料学院第四届研究生创新论坛。材料学院副院长朱铁军教授、材料学院刘永锋教授、张辉教授、王晓东副教授、乔旭升副教授、朱晓莉副教授,浙江大学博士生会代表南君培同学、以及材料学院团委书记李由老师出席论坛。

      浙江大学博士生创新论坛是由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资助,校博士生会联合各院系研(博)会主办的全校范围的综合性学术交流活动。该论坛秉承“求是创新”的精神,倡导学科汇聚,鼓励自主创新。为加强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进一步增强研究生的求是精神与创新意识,促进材料学科领域的思维碰撞与灵感迸发,材料学院举办浙江大学第390期博士生创新论坛分论坛暨材料学院第四届研究生创新论坛。本次活动由浙江大学博士生会和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博会联合主办。

      朱铁军教授在致开幕词时强调了“求是创新”在博士生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希望材料学院的研究生不仅能够踏踏实实地开展科研工作,也要具备展示科研成果的良好表达能力,并寄语博士生创新论坛在提高研究生创新交流中发挥积极作用。

      浙江大学博士生会代表南君培发言提到,博士生创新论坛共有5大版块,分别是大咖报告会、师生微沙龙、学术成果展、技能提升营以及博士分享派。南君培同学提到,我们这一代青年肩负重任,在努力前进的同时要不忘厚植爱国基因,树立报国之志;聚焦国家需求,服务国家战略;立足学科特色,主动交叉创新。

      本次博士生创新论坛共有8名选手参加,每位选手都有10分钟的展示时间以及5分钟的提问环节。在提问环节结束后,由评审老师分别依据学术性、创新性以及现场表现对选手打分。


      首先金属所的刘苏福同学介绍了高能量密度Li-Sr负极的界面改性研究,发现了在含氟电解液中,SrF2在Li-Sr电极中可以自发形成并且有效调控SEI成分;SEI的高界面能与杨氏模量指标是抑制枝晶生长并实现锂均匀沉积的关键所在,制备得到的Li-Sr负极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以及循环稳定性。电镜中心的杜凯同学展示了PbTiO3/SrTiO3中铁电拓扑相变的原位操纵研究。杜凯同学通过原位电学实验施加0V-5V的电压成功实现了外加电场条件下典型的vortex畴转变为稳态的wave畴,最终转变为polar down的拓扑结构,并借助三维表征的手段,实现了扶电拓扑结构的手性探测。白盛池同学研究了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制备及其柔性器件构,展望了Ti3C2Tx MXene的表面改性,以增强与PEDOT: PSS的相互作用,提升银纳米线复合透明导电薄膜的光电性能,并采用狭缝涂布等方式实现大尺寸银纳米线复合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接着张顺龙同学介绍了MXenes的高效率制备及柱撑应用。研究解决了MXenes的团聚问题,制备的柔性自支撑MXene薄膜/纳米片粉末/纳米带等MXenes衍生物在各类应用场景都有优良的效果。

      随后电镜中心的陈映彬同学介绍了金属材料原子尺度的晶界变形机制,考察了晶界协调变形介导的晶粒湮灭现象,具体研究了晶粒湮灭过程中晶界变形的耦合关系、剪切循环变形中的晶界应力变化等,提出了一种孪晶界协调变形作用下晶界迁移导致的多重孪晶形成的几何模型。材料物理所的张碧辉同学介绍了A位离子有序Ruddlesden-Popper结构陶瓷的杂化非常规铁电性,分别研究了偶数层和奇数层R-P结构的铁电性。卢文江同学研究了高阻尼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及优化。通过对GO涂层形貌的调整和微观界面的设计,使得复合泡沫内部的界面能量耗散机制最终达到了GO-PU和GO-GO的最佳界面摩擦组合。最后,李华正同学分析了钙钛矿微纳结构的制备机理并研究了其光学性能。制备出的CsPbBr纳米线发光稳定、量子荧光效率高,作为绿色发光组件成功组装成白光LED,可以暴露在空气中长时间稳定发白光。

      在8名选手展示结束后,刘永锋教授为本届论坛做出点评。刘老师对每一位选手优秀的科研成果和精彩的展示表示肯定。论坛中体现了材料学院在生物、能源、光学材料等方面的优秀科研成果,他希望更多的博士生可以踊跃参与到论坛中来,将论坛的内容丰富到复合材料、信息材料等领域,更好地实现教学相长,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最后,评审老师分别为八位选手颁发获奖证书。杜凯凭借丰硕的科研成果和现场的优异表现获得一等奖,刘苏福,张碧辉获得二等奖,卢文江、李华正、陈映彬、张顺龙、白盛池获得优胜奖。

 

 


来源:材料学院研博会

文:徐桂香

图:徐桂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