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党的两会精神,引导青年党员深入了解革命历史、感悟红色精神,同时促进支部间互学互鉴,推动党建业务深度融合,材料学院材物所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团支部、无机所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及生仪学院数字研究生第三党支部于3月8日前往义乌,联合开展“问道真理淬初心,奋进敢为立潮头”红色研学活动,跨越时空对话革命先辈,触摸改革开放的时代脉搏。
图1 ”问道真理淬初心,奋进敢为立潮头“红色研学活动合影
迎着初升的太阳,两支队伍分别从紫金港和玉泉校区出发。材物一党支部支书王茜和无机一党支部支书包齐栋分别带队,同志们怀揣着崇敬与热忱,踏上前往陈望道故居的红色之旅。
图2 同志们踏上望道信仰线
图3 同志们倾听墨汁当红糖的故事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志们踏上望道信仰线,追寻望道先生的足迹。从陈氏宗祠到大天井老街,古色古香的建筑让人似乎穿越百年,产生与先生并肩而行的错觉。走入那间简陋的柴房,同志们一眼看到一位端坐着的年轻人,一手捏着毛笔,一手拿书册,面前的木板上摊着一沓文稿和两个瓷碗,一个盛着墨汁,一个装着红糖水。最吸引人目光的,还是年轻人满手的墨渍。“真理的味道非常甜”,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深情讲述这个故事。1920年,陈望道在分水塘村的一个柴房里翻译《共产党宣言》,竟蘸着墨水吃下了粽子,却浑然不知,还说着“可甜了可甜了”。这种追求真理和坚守理想的精神,滋养着同志们的心灵。
图4 同志们在陈望道故居
随后,大家进入陈望道故居,也就是陈望道先生度过青少年的地方。门窗上的东阳木雕,是望道先生父亲专意挑选的,呈现着关羽张飞等古代英雄好汉的故事,他的父亲还变卖田产,力排众议,让子女走出山村求知问学,最终培养出栋梁之材。好的教育环境会影响人的一生,我们有幸生长在重视教育科技人才的时代,更应不负使命,挺膺担当。从陈家老屋走出,刚到门口,女生们就被递上一支玫瑰花,原来恰逢三八妇女节,当地政府准备了这个小惊喜。信仰之路,更添了温情。
图5 同志们在望道展示馆
故居参观结束后,讲解员带领同志们去往望道展示馆。望道展示馆旁,有一整片杏林,是村民们自发把屋前的杏树移种过来的。“杏树的寓意,就是信仰。”讲解员说。杏树林前,还立着一块大石,当地把“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这句名言刻在了上面。在望道展示馆,通过珍贵图片和老物件,同志们回顾了望道先生光辉的一生。陈望道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夜以继日,废寝忘食,逐词逐字推敲,终于完成《共产党宣言》翻译工作。尽管这本册子只有2万多字,但它是灯塔,是一种精神信念,激励着要求寻找出路的中国知识分子。《共产党宣言》出版后不到一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在随后的几年里,《共产党宣言》被多次重印,共产主义的火种在全国各地被点燃。同志们纷纷表示,要继续学深悟透马克思主义真理,坚定信仰,勇担民族复兴重任。
图6 “最红大脑”知识竞答现场
图7 “最红大脑”知识竞答获奖同志合影
午后暖阳中,“最红大脑”知识竞答在杏林边热烈展开。陈宜望同志主动报名担任主持人,王茜、包齐栋担任读题员,韩思佳、祝永伟担任记分员,陈周萍担任拍摄员。题目围绕陈望道先生和《共产党宣言》设置,巩固大家上午学习的知识,同时增加关于两会的内容,激励同志们关注时政。在客观题竞答中,同志们仔细思考,争相抢答,比赛氛围紧张热烈、扣人心弦。在开放类简答题竞答中,如“你觉得《共产党宣言》翻译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如果你是代表你会提什么提案”等,同志们将自身实际与红色教育感悟相结合,用饱满的热情讲出自己的想法,表达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以及不忘初心、不负韶华奋斗新征程的信念决心。
图8 同志们参观义乌国际商贸城
下午,同志们赶往义乌国际商贸城。大家首先观看模型影片,全方位了解商贸城以及它创造的奇迹。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曾到这里考察,和商户们亲切交流,了解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情况,并鼓励商贸城要“不断地再造新的辉煌”。同志们跟随讲解员,走进这座“买卖全球”的“世界超市”,重走习总书记考察路线。在五金工具配件商铺、伞铺等地,同志们驻足参观。一把长伞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它颜值超高,独具江南韵味;还采用碳纤维等材料制备,大幅减重、非常轻便;它是传统油纸伞款式,让人又想起白蛇传的故事。讲解员介绍,这家伞铺二十年来一直在根据市场需求,针对性地研发设计雨伞的款式、花色和包装,产品已经销往一百多个国家。原来义乌不仅有我们印象中的那些便宜小玩意儿,它还有属于自己的品牌。只要用心,小商品也有大市场,同志们充分体会到“工贵其久,业贵其专”的道理。讲解员还介绍,义乌国际商贸城还为生意人提供英语早读课、公益讲座等。“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些故事激励着大家要不断学习进步,这样才能积极适应时代变化、满足发展需求。
图9 同志们看义乌小商品走向全世界
接着,同志们走进“一带一路”国际传播中心。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之一,义乌不仅是“中国制造”的代名词,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点城市,这里不仅有连接中欧的义新欧铁路,还对接通向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走入国际传播中心,映入眼帘的是占满整面墙的数据监测大屏,它自动抓取海外重点媒体内容,汉语、英语、俄语、阿拉伯语的义乌相关报道标题在屏幕上滚动呈现,相应的情感分析、关键词词云自动生成。AI等硬核科技正在把中国故事传向全世界。同志们的自信心油然而生。
最后,同志们自由游览了国际商贸城。商贸城里几步一个商家,各式各样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还有不少外国人开的店铺,让人开了眼界。商贸城规模巨大,同志们只能观凤一羽,便意犹未尽地踏上返程之路。路上,大家填写了匿名活动反馈问卷,大部分同学为本次活动评了满分8分,其中有15位同志还自愿分享了学习感悟。例如“认识了一位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对革命先辈们的决心和努力有了更深的认识“、”合作共赢是真实存在且美好的“、”新能源和AI部分,让我感受到中国速度“等等。同志们还对未来的党建活动提出了建议,并期待多多举办类似的活动。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回到学校。
图10 ”问道真理淬初心,奋进敢为立潮头“红色研学活动剪影
历史给予同志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现实给予同志们砥砺奋进、勇立潮头的活力与信心。本次义乌红色研学活动中,同志们在驻足凝视中追忆马克思主义真理传播的曲折历程,在漫步游览时感受改革开放走向新时代的幸福美好,体会泱泱华夏的蓬勃生机。追溯陈望道的人生历程,感悟其信仰的坚定和使命的担当,增强了同志们在新时代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重走总书记考察路线,看义乌小商品闯出大市场,坚定了同志们的必胜信心、提振了干事动力,同时增强了创新精神、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未来,同志们将感恩奋进,不负时代,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实现梦想!
图11 红色研学活动反馈与学习感悟
材料学院材物所研究生第一党支部
图:陈周萍、陈宜望、韩思佳
文: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