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材料微结构与性能学术会议成功举办

发布者:倪孟良审核:倪孟良终审:余学功发布时间:2025-05-21浏览次数:39


五月的杭州,迸发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515-17日,正值浙江大学建校128周年校庆,以及材料学院47周年院庆之际,由学院发起并主办,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浙江省材料研究学会协办的第七届材料微结构与性能学术会议在杭州成功举办。本次会议聚焦“材料显微结构与物性、电池与催化、光电材料与器件、材料计算与人工智能、IFM期刊青年编委会”等五个专题中的热点、重点、难点和发展趋势等问题展开研讨,来自全国5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材料领域的近400位专家、学者、学生,和来自20余个企业的产业界专家和出版界专家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开幕式由大会共同主席浙江大学叶志镇院士主持,大会名誉主席浙江大学张泽院士、燕山大学田永君院士、大会主席浙江大学杨德仁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刚教授等院士、专家和学者受邀出席了本次大会开幕式。

开幕式伊始,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刚发表致辞,他介绍了浙江大学和材料学院的发展历程,材料学科在重大平台建设、基础研究以及产业转化的重要作用和卓越贡献,并强调要进一步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续写材料人的时代华章。最后,他对本次大会的胜利召开致以热烈祝贺,期待与会专家学者共绘材料科学发展的新蓝图。

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刚教授致辞

随后,大会共同主席杨德仁院士发表致辞。他首先向参加此次大会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指出材料微结构的突破会引起宏观性能的革新,材料学科的发展需紧密围绕行业热点、研究重点、技术难点以及时代发展需求,持续开展探索与创新。他希望以此次会议为重要契机,与会者能够充分交流相关研究成果与前沿学术思想,借产学研融合之力,推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迈向新高度。

大会共同主席杨德仁院士致辞


大会共同主席叶志镇院士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后,三位院士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大会报告。

张泽院士以“多场耦合条件下材料性能转变的微结构基础”为主题进行大会报告。他以力学、催化和半导体领域的研究为例,阐述了将显微技术与声、光、力、热、电等外场刺激相结合的创新方法,通过实时原位观测技术,直观展现了材料微结构变化与材料性能演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张院士还指出,AI技术等现代化手段的赋能,让材料性能的精准预测成为可能,为材料研究注入了全新活力。

张泽院士进行大会报告

田永君院士以“材料组织与性能的高压调控”为主题进行介绍,他首先介绍了高压条件下原子呈现的异常现象,并以此为研究基础,深入探讨了从微观到宏观尺度调控材料性能的方法。围绕高压调控领域的研究进展、机遇与挑战,他详细介绍了团队在纳米孪晶金刚石等高性能新材料方面的研究成果。此外,田院士结合石墨与金刚石的转化过程,提出了第三个固态相变新机制,并深入分析了材料科学领域两个公认难题在解决过程中所蕴含的机遇与挑战。

燕山大学田永君院士进行大会报告

俞书宏院士围绕仿生材料的设计合成展开报告。他以仿生设计的思路与路径为切入点,分享了团队运用取向冷冻等新兴技术,成功实现框架可控生长材料并制备人工贝壳的研究历程,生动展示了其团队在仿生材料设计合成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学习自然材料,超越自然材料”,俞院士提出,要进一步将材料结构设计与性能精准调控有机结合,发挥材料方面的创造力和自然智慧结合的协同优化作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进行大会报告

开幕式及大会报告结束后,各分论坛进行了更加具体细致的学术交流,同时进行了墙报展示等学术活动。

科技革新与产业升级的浪潮奔涌向前,材料在这一进程里扮演着无可替代的关键角色。它是驱动各领域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在重塑全球经济格局、引领社会变革起到基石奠定作用。展望未来,材料仍将肩负时代使命,在攻克行业难题、满足时代需求的征程中勇立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