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材料科学论坛:超级铁性智能材料】任晓兵教授报告会成功举行

发布者:倪孟良审核:倪孟良终审:范修林发布时间:2025-11-18浏览次数:17


20251117日上午10:15,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主办、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博会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年教师联谊会承办的“求是材料科学论坛:超级铁性智能材料”报告会在紫金港校区和同苑10幢材2-215会议室成功召开。本次学术报告会成功邀请到了甬江实验室的任晓兵教授,为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做了精彩报告。本次报告会众多老师和同学来到现场聆听。

报告开始前,材料学院朱铁军院长先向在场师生简要介绍了任晓兵教授的个人履历与学术成就,并对任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任晓兵教授是甬江实验室先进智能材料研究中心主任、西安交大讲座教授(兼)。主要研究方向为铁性智能材料,包括形状记忆合金、压电材料及磁致伸缩材料等。在NatureScienceNature MaterialsPRL等期刊发表论文近400篇,论文被引用3万余次,其中两篇论文被引用分别超过5600次和3100次,分别位列马氏体/形状记忆合金领域一个世纪以来的5万余篇论文中的第一位、以及无铅压电领域4千余篇论文中的前三位(Web of Science统计)。

图片:朱铁军院长作介绍

报告伊始,任晓兵教授结合类比了人的大脑感知外界环境驱动向我们介绍了可以感知力、电、磁、温度等外场并产生驱动(位移等)的三类铁性智能功能材料:包含铁弹/形状记忆合金,铁电压电材料,铁磁磁致伸缩材料,他们都符合同一Landau物理框架。而如今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背景对智能材料性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基于传统原理的性能提升普遍遭遇到原理性瓶颈,亟待发现能够突破当前原理性瓶颈的新原理,进而获得智能材料的性能突破。

图片:任晓兵教授作报告

接下来任晓兵教授提出了“经典铁性物理大厦上空的‘三朵乌云’”:预马氏体现象之谜、马氏体时效效应之谜、无铅压电之谜。并针对这三朵乌云提出了团队的研究方法与成果。针对预马氏体现象之谜,任晓兵教授团队发现XRD/DSC看不见的纳米级相变可以用DMA检测出来,发现了晶体中的非晶现象,开辟了应变玻璃的新领域方向,开发出了超高柔性超高强度金属材料DS-STG合金(Nature 2024);针对马氏体时效效应之谜,任晓兵教授团队利用逆向思维,发现了XRDTEM看不见的微观对称性变化(SC-SRO,发现了点缺陷短程有序对称性原理,开发出了巨电致应变效应(PZT ZT40倍),该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针对无铅压电之谜,任晓兵教授团队发现了三临界多相共存点处为性能珠峰,开发出了超高压电效应陶瓷(压电之王PZT10-30倍)(sciencein revision 2025)。

图片:经典铁性物理大厦上空的“三朵乌云”

图片:任晓兵教授介绍团队研究成果

报告最后,任晓兵教授介绍了团队研究成果的应用,例如应变玻璃合金成功用于我国探月工程嫦娥5号及XXXX战略装备,且应变玻璃(strain glass)新领域研究成为近10年来多个国际会议的主题之一,并被美国NASA等科技巨头组成的形状记忆合金产学研联合体(CASMART)列为重点研究方向。

图片:任晓兵教授作研究成果应用介绍

报告结束后的互动环节,朱铁军院长团队成员以及材料学院现场其他师生踊跃提问,围绕基于经典铁性物理大厦Landau理论任晓兵教授团队开发的新理论,正逆压电效应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朱铁军院长也根据这些问题向研究生们提出了很多建议,现场学术氛围浓厚,听众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图片:任晓兵教授与老师同学交流问题

最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朱铁军院长向任晓兵教授颁发了本次“求是材料科学论坛”主讲嘉宾纪念碑。

图片:朱铁军院长为任晓兵教授颁发纪念碑

图片 王悦

文字 王悦

审核 范修林